悠扬风笛

不知道第一次听风笛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听到的吧,但似乎在那之前就已经听过了。虽然不记得何时第一次听的,但那初次听到风笛美妙乐声的感觉却令我难以忘怀……当我第一次看到苏格兰人穿着花呢裙,一边走着一边吹着苏格兰风笛的时候我就真正的爱上了这种心仪已久的乐器。


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两种风笛。苏格兰风笛听起来声音高亢缥缈,可以用于军乐队;而爱尔兰风笛相对来说比苏格兰风笛更加低沉一些,并且声音更加哀怨……

我非常喜欢听风笛,每当耳边萦绕着风笛的响声,就会产生一种空旷高远而透彻的感觉,仿佛置身海底,又像是飘在空中。每次听完一首风笛曲,好像心灵重新被洗涤过一般无以言表。所以我经常会觉得风笛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乐器,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我,回归自然。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我眼中,它是神圣的器物。似乎也只有在苏格兰和爱尔兰那样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如此动听美妙的音乐。

哀怨与悲伤永远都是风笛的第一主题,风笛的乐声似乎就是对这些情感的最为完美的诠释。当一段段悠扬而哀伤的风笛曲响起时,催人泪下已经不足为奇,因为它真得太有震撼力了!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听一首这样的风笛曲吧,让所有的哀怨都融进这音乐中,让它带你去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旁,去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峡谷……让它带你去体验最深刻的孤独、寂寞与哀伤……待你回来的时候,可能觉得曾经的那些伤悲已不足以去悲伤了。

有的人认为苏格兰风笛只能演奏出那些悲情哀怨的音乐,但事实并不如此,它那欢快的潜质是不容被掩盖掉的。Havie的《Busindre Reel》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欢快的苏格兰风笛曲,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舞蹈的冲动。它能激发你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使你手舞足蹈,忘怀周围的一切,让你明白原来你也是一个很有舞蹈天赋的人。当然,爱尔兰风笛也能表现出欢快的气氛,甚至毫不亚于苏格兰风笛。众所周知,踢踏舞源于爱尔兰,它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它那欢快动感的舞步与规律整齐的响踏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有好多踢踏舞曲都是爱尔兰风笛演奏出来的。

试想一下,一个夕阳西下的苏格兰,一片青青草地,一群苏格兰人,还有你,在风笛的乐声中快乐与悲伤、欢唱与舞蹈……

……如此美妙!

冥王星,再见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了,冥王星已经永远的退出了太阳系行星之列!我听了这个消息,真的是很高兴很兴奋也很欣慰!

其实冥王星是否应该属于太阳系行星之列显而易见。首先,它的体积和质量太小了,曾经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一颗行星,甚至比咱们神圣的月球还小。其次,是它的公转轨道和其他行星轨道之间有很大角度,完全不在同一轨道平面内,而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则基本在同一平面内的。最后,是它轨道的形状问题,众所周知,除了冥王星之外的行星公转轨道都近乎完美的圆形,只有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

因此,本人觉得,无论是从美学方面还是从天文学方面来说,它都不能和地球在同一档次上!所以这次真的是大快人心啊!为此,我还专门庆祝了一番。(似乎有些多事,它算不算行星和我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关于冥王星是否该属于行星这一问题人类已经争论了n年了。当冥王星1930年被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七十多年来的质疑。哈哈,事情的高潮是发生在去年。2005年7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麦克·布朗发现了一颗名为“2003UB313”的太阳系天体,并初步认定这个天体的直径大于冥王星。因此布朗宣布,这个被非正式命名为“齐娜”的天体,有资格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这件事我是去年看《科学世界》看到的。于是布朗的发现使天文学家注意到原有行星概念的漏洞,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准确地对于行星的定义。我认为布朗发现的这颗星体就是这次重新定义行星的导火索。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下柯伊伯带。如果这次冥王星保住了行星这一称号,那未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星体会被列为太阳系行星……原因就是柯伊伯带,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外围,它是一条无形的带子,在那上边有好多的星体,甚至有很多都比冥王星要大,所以如果冥王星还属于行星的话,那太阳系就又会不断的冒出好些个行星,我们这些学生又要花些时间记下这些新的行星……

所以现在少了一个行星我们都应该高兴,毕竟少记一个少些时间。而那些喜爱冥王星的人不要伤心啊,哈哈,虽然它现在是“矮行星”(“矮行星”不属于“行星”),但它依然还在太阳系里啊,而且科学家也依然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

心血来潮

刚刚想起来自己还有个Qzone,去看了看,嗬嗬,我走的时候它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这个空间就等于是废掉了,但是以前写的那些日记却又舍不得丢掉,只好把他们都贴到了Blog里。

今天,他走了

昨天晚上,我给吕宫发短信,问他今天几点的飞机,他没有告诉我,在一番坚持后,我还是妥协了,决定不去机场送他了。

不知为何,他的反应那么强烈,我说我也只是想再见他一次,毕竟今后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最后一次看见他就是我独自离开他家那天,想想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因此特别想去机场送送他。他只是说不想把气氛搞得太伤感,我也就没再坚持。当然,我也不知道他今天什么时候走,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在不在大连。

也不知为何,今天的飞机好多啊。每当有飞机在天上划过时,我都会抬头望一望,不知道他是否就在那上面。

总之,祝愿他平安到达……

昨夜,我哭了

20日那天,是同学琛的生日,于是我们初中一群人便去了吕宫的家里。算是庆祝琛的生日吧,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为吕宫开个告别会……然而那天,我却因为自己的无聊,不告而别,或者说是摔门而去,但没有那么夸张的。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生气,但昨晚还是好好的和他谈了谈,我真的不想在他临走的时候就这样结束了这段友谊。

明天,24日,他就要走了,突然觉得时间好快好快啊。知道他要去美国的时候是在五月一,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要坐上飞机走了……

想想以前,觉得自己特别傻,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就会生气,再想想他,真的从来都没对我生过气,无论我做了什么都没有,这应该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吧。

昨天晚上,当我和他说“记住我的名字啊”的时候真的是不自觉就哭了出来,呵呵,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太傻,但那也是无法控制的事情。总之想起了曾经那么多事,而再过两天他就走了,不哭出来也挺难的。

也没别的可多说的,只是希望每个人能多理解一下自己的朋友。“理解”,我好像是昨天才明白它的意思吧,但希望你们能早些懂得“理解”的真谛!

关于诅咒

今天抽空到万达影城看了《第601个电话》。因为是胡歌和张柏芝主演的,我比较喜欢他们,所以在电影还没开拍的时候我就很关注,昨天刚上映,今天我就去看了。看完以后觉得没啥意思,情节平淡并且无用的特多,一个呆望的镜头足有30秒。

嗬嗬,今天来不是想谈论电影的,只是今天发生了一件和电影有关的事情,想来感慨一番。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周笔畅掉进了没有了井盖的阴沟里,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出来的时候,突然驶来一辆洒水车,把周笔畅从上到下浇了一遍。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笑得是前仰后合,感觉周笔畅愚蠢到了极点,还和朋友笑说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这种车。惹得旁人冷眼相对,我也只好收敛收敛,忍住不笑,可心中还是充满了喜悦之情!我知道这样不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可是电影就是电影嘛,就是让别人笑出来放松心情的啊。尽管如此,报应还是来了,我觉得这就是诅咒……

当我从影城走出来,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如电影中一样的洒水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此时我并未看到,只顾着一直往前走,于是,一场水案就这样发生了。当我走过马路时,腿上已经被撒满了水,(我穿得是短裤)当然,裤子和鞋子也都被“滋润”了一番。此时的我,产生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祖国的花朵”的感觉。

哎,这下可好,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心仪已久”的、“美妙绝伦”的、功能完备的以及梦寐以求的洒水车,还和它来了次零距离接触。妈的,谁要说这不是诅咒我都和他拼了!

是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厚道的人生准则,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快乐决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请各位谨记,谨记!

宫给我的感动

昨天晚上,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那都是一个无法忘却的夜晚……

此时,天上正下着雨,回想起昨晚发生的一切,觉得好笑,又感到悲伤,但更多的还是感动……

其实我初中的班级是一个很团结的集体,大家都很爱老班,老班也很爱我们。可以说那真的好像是一个家庭一样。这样的班级必不可少的会有好多QQ群,其中的一个就是我们最早的、也是大家最喜欢在那里说话的群,宫是创建者,琛是其中的一个管理员。

昨天晚上,琛把她的一个朋友健加进了群里,宫不认识他,便把他直接踢了出来,毕竟这是我们班级自己的群。琛和其他的几个人不太高兴,因为健毕竟也是他们的朋友。这就是一个导火索,最后由我把它点燃了。

健和琛他们去了别的群,恰好我在那个群里,而宫不在。于是健就开始骂了宫,我当然看不过去了,正好找了前几天和他的一个小争执骂了他(我和此人还有琛前几天一起玩游戏,而此人却帮着别人来一起骂我)。此人便开始扬言要来我的学校,我没多看,就退出了群。心想,妈的,大不了和他拼了,尚且不去理他。这个时候,琛一直在劝阻他,因为她不想看到她的两个朋友闹翻。我和宫说了这件事,他真得很生气。就在原来的群里说“一个外来的上咱班来闹什么狂”,(此时我是屏蔽的,根本不知道群里有人说话,后来看聊天纪录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接着就争吵起来了,说起了他要打人的事,宫就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操!仙女要是被打了,我整死他!”(注:我昵称仙女)真的,当我看到了宫说出了这句话的时候,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是我第一次会为一句话想哭的。我和宫开始都错怪琛了,在他们争吵的时候,琛的话也让我很感动:“就是我让他打了,我也不能让他打仙女!”

直到宫走了他还是很生气,他就快去美国了,却发生了这种事,我真的有些内疚,让大家闹得不和,但我真得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健骂宫却一言不发,就算他真的要来学校打仗我也还是会那样做的,呵呵,大不了和他拼了(虽然明知道打不过他)。

宫,琛已经在你的空间留了言,不知道你看没看到,无论发生了什么,那些都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是朋友!

宫,昨天我都和你说了,幸好有你这个朋友。我很庆幸,也很高兴。只要有你在,别的我都不在乎了。23日你就要走了,在这最后的几天里,让咱们的感情像人民币一样的坚挺吧。

宫,真的希望你是怀着一颗不舍的心登上飞机的,而不是想赶快逃离这个城市……

图标发布

今天好高兴啊,我自己设计了个图标,其实也不能算是设计,总之就是做了个图标。于是我把所有插图都更新了一下,添上了图标,感觉很爽,这样的图片才是自己的图片,这样的博客才是自己的博客。

其实我的图标就是自己的英文名而已,三个字母,简单而美观,哈哈,Leo,多好听啊!

前几天去别人的博客,看到他的图片上全都有统一的标志,顿时感觉眼前一亮,整体风格都统一了起来。如果说这些标志是巧合的肯定说不通,后来他告诉我那些都是他自己把下载的图片加上的。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就也有了这样的念头——自己也设计个图标。今天下午我费了好大劲选了一个最满意的,把那些图片都加上了图标,更新了一下博客,还特地做了个“经典收藏版‘Leo图标’”(见下图)。

郁闷的暑假

哎,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学校的大门又在不远处向我招手,还带着一丝坏笑。妈的,你再笑我就把你砸了!

暑假一直留给我比较美好的印象,初中的暑假过得都很开心,即使在学校补习,还有同学可以一起玩玩。而现在也只有独守空门的份了。还好这个假期去学了网球,不然天天在家里呆着还不得闷死啊。

夏天给人一种躁动的感觉,能熄灭这躁动火苗的也只有大海了,别看大连在海边,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我就没去海边游过泳了,偶尔想游的时候就去游泳馆了,这样比较方便,最关键的是游完泳以后可以冲个热水澡。但是去游泳馆和去海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现在不都时兴亲近大自然么?那些文人不都说大海是人类的母亲么?也就是说到海边游泳会有一种亲近母亲的温暖的感觉吧,估计那些搞冬泳的人也是靠这种信念坚持下来的。(呵呵,完全是歪理邪说)但我到海边游泳没有什么爱的感触,只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凑热闹,看到海里那么多人在扑哧扑哧的游就也有一种想扑哧扑哧游泳的冲动。而且大海有浪,我也比较喜欢玩浪(注意,此玩浪非彼玩浪),尤其是好几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在海上漂,这时一个大浪袭来,哈哈,多爽啊!可这都是以前的经历了,现在我已经忘却了海的苦涩是什么味道的了。

要说最漫长的暑假就是初中升高中的那个假期了,也就是上一个暑假。那个假期过的很过瘾,心情很复杂,时而快乐,时而悲伤。眼看着就要和初中的同学和老师Say bye了,谁能不悲伤呢?尤其我们的集体比较团结,感情也比较深厚,大家都很不舍。也是那个假期,我和同学在教育学院上课,那段时光真得好快乐!我听了一个假期的林俊杰的《编号89757》这张专辑,无论是在上课下课,只要一有时间就听,我比较喜欢林俊杰,他写的每一首歌都很好听。还有,那个假期我看了郭敬明写的《夏至未至》这本小说,这本书中大多场景都是以夏天来写的,很符合我看的季节和天气,所以格外有感觉。尤其是书中所写的香樟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我至今也不知道香樟树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挺不错的吧。于是,一本耐读的小说和一张动听的CD就组成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假期!

也许是受了那个假期的影响,这个暑假我也和同学去了教育学院,可惜感觉完全不同。对了,我这个假期还去学了网球,以前在电视上看温网、法网感觉网球很好玩,于是就有了学网球的冲动,现在感觉打网球的确好玩但真得不简单。这样的假期应当比较充实了,但我还是感觉挺无聊的。

最好的朋友要去美国了,这肯定也是假期郁闷的原因!可是自从五·一假期以后就没有看到他了。现在真得很想他。

暑假只剩下一半的时间了,估计我是要被作业所掩埋了,现在只能好好的珍惜每一天了。

北京奥运图标——中国人自己的奥运图标

应该是大前天吧,看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图标。我感觉是很不错的。这些奥运图标是根据中国书法中篆书的感觉来写的,同时还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这次一共发布了35个奥运图标,这些仅仅是应用于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图标还没有发布。


可以看出来,这些图标好像都是用毛笔写出来的一样流畅圆滑、刚柔并济,用书法来描画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说是一种创举。书法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历史艺术,讲究的是静,而体育运动则毫无疑问具有一种动之美,正是这动与静、现代与历史的结合使得这次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独具匠心、史无前例,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更是展现了中国人无与伦比的智慧。同时,这些图标给人一种简单明了而清晰地感觉。乍一看,便知道图中描画的是什么体育项目,但却并不复杂,仅仅是几根线条便足以表明。

其实我认为北京奥组委这次搞得不错,真正体现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那天我一直在看现场直播,因为真得很期待看看自己国家设计的会徽会是什么样子的。当黄缎面被揭去、紫檀盒被打开,一方晶莹剔透的中国印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方以“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命名的会徽徽宝,饱蘸红色印泥,在中国宣纸上郑重盖下了印记。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友人,与世界共同起舞,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会徽么?再加上那用毛笔写出的苍劲有力的“Beijing 2008”更是为奥运会徽增加了一抹亮色、一份中国情!

关于新闻联播

想必中央新闻联播不会有人没看过,就算没看全过也能看过一些片段,就算没故意去看也会在换频道的时候不得不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真的是不好看啊!

记得小时候最不喜欢看新闻了。因为那时比较天真:我不会去关心美国轰炸伊拉克,因为他没有炸我,我只要能够像平时一样生活就好了;我不会关注中国国家主席是谁,因为无论是谁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不会去理会什么台湾问题的,那时觉得一个小岛而已,何必纷争?要不要都无所谓的,他们要独立就让他们独立吧……呵呵,现在看来还真是幼稚。

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我特喜欢看新闻,很渴望了解世界都发生了些什么。于是每晚7点我都会收看中央新闻联播。可是看了一段时间,我便对新闻联播没有了好感。

首先,我觉得新闻联播主次不分,有的事情很重要,它却简略播报,而像国家领导人访问其他国家的事有时能占到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其实只要把访问的大概事宜报道一下就可以了,而新闻联播却从国家领导人下了专机开始一直到最后登上专机返回都详详细细丝毫不差的播了出来。就差报道他们坐的飞机是什么型号的;带的旅行包是什么牌子的,哪个款式的;穿的衣服是由哪个公司赞助的;晚宴都吃了些什么、谁做的……其实我们关注的是他们都谈论了些什么,这些对中国以及别国都有何影响就足够了,而不是想看整个政治走秀的形式。

其次,我认为新闻联播似乎有些假。好几次看到新闻联播报道国家领导人到农村看望农民,与农民一同吃饺子——这个画面我看过至少不下五遍。然后又拿着把大蒲扇同农民坐在小院中——这个画面我看过至少十次,关键是每一次都是领导人坐正中间,旁边围一群人,不免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怎么能够和农民心贴心的交流?更离谱的是有时他们面对着镜头犹如演讲一般向农民们问候,并且尽说一些政治词汇,有时我都听不懂他们的寓意,更何况这些没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们,哎,真是苦了他们了。最令我搞不懂的是,领导人到农村去看望农民是很普通寻常的事啊,为何新闻联播如此大肆报道,好像这本来是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一样。他们还经常向农民问寒问暖:问丰收、问进步、问建设……没错,农村的进步的确很显著,也应该报道一下让国人自豪自豪,可是,在自豪的同时,新闻联播和领导人们似乎忘掉了那些还在贫困中翻不了身的农民,与那些达到小康的农民相比,他们几乎连温饱都没有达到,更别说供子女去上学,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电视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美国,甚至不知道中国国旗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新闻联播怎么都没有看到,还是蒙上了眼睛刻意不去看?难道他们不是更需要关怀与关爱的么?哎,这是中国的悲哀啊!

最后,我觉得新闻联播似乎太不正式了!前几天新闻联播发生了一件令我感到相当可笑的事。吃饭的时候我听到新闻联播报道说:“从今晚开始,电视剧《XXXX》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与您相约,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听了这条消息,我情不自禁的把饭都喷了出来。真的是太可笑了,新闻联播仗着自己的权威开始给自己台——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了。正在这时爸爸从厨房走了出来,问我看新闻有什么可笑的,我说:“刚才新闻联播介绍了今天晚上中央一套要演什么电视剧。”“那说明这个电视剧肯定有教育意义。”“《麻辣婆媳》。”我又回答说。顿时老爸无言以对。我不知道国外新闻联播是否也有“肥皂剧电视报”的功能,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正规的新闻联播、好几亿人看的新闻联播来说,这样做真得不合适,它让新闻联播带有了商业化,让观众觉得难受!

以前曾看到有人整理了一些新闻联播的“规律”,我觉得句句属实,毫无半点虚假,并且字字切中要害,针针见血,因此也一同写在下边: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永远是满意的;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事情没有不举世瞩目的;会见都是本台刚刚收到的;反对没有不强烈的;交涉没有不严正的;完成没有不超额的;中日没有不友好的;中美没有不合作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节日没有不祥和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妇女没有不解放的;小康没有不达到的;牺牲没有不悲壮的。

以上是我基于长时间收看新闻联播的切身感悟,其中皆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与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