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思考大学要选择哪一门学科,思考上完大学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我真的不想被某一个专业所束缚住,我想做一个自由的人!
前几日上课,听到老师说了一句话,具体我也忘记了是哪一位老师说的,大致意思就是无论你喜欢什么,但当你真正去专业研究它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无比枯燥。之所以对这句话记忆犹新,是因为身有体会。
妈妈说我是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孩子,我承认。她又说我是一个不要求上进的孩子,我反对!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对音乐有极高天赋的孩子。(这是后来我老师说的,不是我自恋啊)并且我和乐器似乎有着解不掉的缘,每当路过琴行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贪婪地去望着那些华丽而典雅的乐器,若是有人拿着乐器从我身边走过,我定会出神地望着他,直到他和他的乐器消失在我眼中为止。
妈妈从我的举动中看出了我对乐器如痴如醉的热爱,于是她想让我学习那美好、古典、高雅、圣洁而动听的小提琴,可爸爸的愿望是想让我去学习武术,在妈妈和爸爸进行了一番“激烈”而“别开生面”的辩论后,爸爸不敌妈妈的口才,终于妥协让步同意我去学习小提琴。
提琴老师见了我,让我打节拍,又让我辨音调……在一番严格而专业的审核后,他被我的资质惊呆了,夸我是人中之龙,并且极尽全力挽留我在他这里学习小提琴。我们被他这种诚意所打动了,决定跟随他开始我的艺术生涯。那时,我还不到6岁。
上面写的似乎都是些废话,但确实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众所周知,儿童在中国学习器乐基本上没有人不是奔着考级去的,同样的,我也不例外。于是,我每天痛苦地去练习那些我不喜欢的音阶、练习曲、协奏曲和什么外国、中国乐曲的,有时,我是一边流着泪一边拉着琴,就这样,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被中国考级制度所束缚住了!我曾经那些美好的愿望都不复存在了。
小提琴考完了8级以后,我愤怒了,我反抗了,我坚决地和考级说Bye了!我决定拉自己喜爱的乐曲,我要自由的在音乐中陶醉,而不是被音乐等级束缚住。于是,我快乐了,我和从前一样喜爱小提琴了。但妈妈却说我是个不求上进、不能持之以恒的孩子。我很无奈……
我喜欢小提琴,我不想厌烦它,所以我选择了另一条路。或者说我只是想业余地去玩一玩它,以此来娱乐自己,而非想去专业从事小提琴家这一行业。相信你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故事吧。爱因斯坦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但他的水平的确有限,别人都不喜欢他的琴声,(这一点我敢说我演奏的肯定比他好,因为好多人都很喜欢听我的琴声,这也不是自恋哦,这只是个事实)所以爱因斯坦就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小提琴家想拜师学艺。这位大师并没有马上教授爱因斯坦拉琴,而只是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在拉琴的时候快乐么?”“我很快乐!”爱因斯坦回答说。“那就足以了。”是啊,如果仅仅是把拉小提琴当作一种娱乐的话,只要自己快乐在其中就OK了,又何必要达到大师级的水平呢?而且爱因斯坦把拉小提琴当作一种业余爱好,别人会说他多才多艺,但是即使小提琴大师的水平出神入化,别人也会觉得那是应该的,因为那是他的专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又开始学习钢琴了。但仅仅是学了半年吧。虽然时间短,但那段时间我的确很快乐。没有考级的烦恼,练习着自己喜欢的乐曲,这难道不令人快乐么?
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学习美术。快上初中的时候,妈妈想让我念美术专业的学校,我反对了。没错,我是能从画画中感到快乐,但倘若让我以它为专业,夜以继日的不停的画画,我想我会疯掉!我宁愿只在灵感突现的时候拿起画笔乐在其中,即使画工不及专业的美术家,也不想以它为谋生的渠道。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看法,只适用于我自己的性格。那些为了艺术甘愿付出生命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把艺术就看作了生命,“专业”这个词语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显得太浅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