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风一样自由

给朋友发短信,我参加学生会竞选了。他回道,你不是一向清高么?

这短短的几个字让我顿时哑口无言,难道,在别人眼中我真的有那么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么?这不禁立马让我想到了一个人,陶渊明。其实对于古代的文人墨客我了解的少之又少,但陶渊明这个人我大体上还是知晓的,因为我比较崇拜他。饱经诗书的陶潜选择隐居山林,甘愿做一名隐士,不图名不图利,可谓清高至极,似乎也只有他才能写得出《桃花源记》这样至趣至雅的东西。我自知没有他这般豁达的心胸,只有暗自佩服的份了。

小学那会儿,孩子们不懂什么,觉得谁胳膊上的杠杠多谁就是厉害的,所以总想捞个一官半职做做,不为别的,就为那“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气势。

初中便理智多了,不会为了好听的名声盲目的竞选班委。到了高中,我彻彻底底的释然了。喜欢游手好闲,喜欢看着他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喜欢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揍表情,喜欢我行我素,喜欢没有责任心,喜欢像风一样自由。任你们尔虞我诈,我对一切纷争表示出淡然与释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淋漓畅快。也许这便是我在朋友眼中清高的缘由吧。

到了大学,也许是出于锻炼自我的目的吧,我鬼使神差的报名参加学生会竞选,发短信给朋友,得到了这样意料外的回答,终究,还是落选了,我归咎于是上天的安排,也许命中注定我就是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

像风一样自由。


这是前两天自己闲来无聊随手写下的,当时的心境确实豁达,可现在不然。

看着周围人整日忙忙碌碌的身影,与我形成极大的对比,只有那校团刊记者的身份可怜兮兮地支撑着我苍白的课余生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不会有清高的人了吧。若真有这样的人,他们该怎样生存?

像风一样自由,那是假象。

作弊这点事

今天在《萌芽》杂志上看到了一个版块,叫“作弊这点事”,好几篇关于作弊的文章,有方法,感悟,都是些无厘头的东西,但感觉都蛮精彩的,顿时激发了我关于作弊的思考。

我能够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作弊的情景,因为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玩儿命,但如果我说那是一次初中的美术课考试,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笑死我。的确,那是我第一次作弊,我记忆犹新。

小学的我应该算是个优等生吧,作业就从来没有不完成的时候,考试更是用不着作弊,一切全凭自己。那会还相当不理解那些一考试就想方设法作弊的人,似乎也有些记恨,这样一来真才实学的自己便有些吃亏了。不过话说回来,小学那会就作弊确实有点扯淡,本来就没学什么东西,无非就是些aoeiuü的,考好考坏更是没什么用处,所以我说扯淡一点不夸张。

到了初中,我不再是什么优等生了,顶多算是个中上游。高不成低不就的我更觉作弊的无意,不论什么考试,不会的我就空,即使把答案抄上了自己还是不会,这多没劲,浪费笔油不说,“作弊”这名声可不比“差生”好到哪里去。那个时侯我还相当鄙视那些作弊的人,感觉他们过于急功近利,仅仅一次小考试,用不着这样。

这种豁然的心境没有维持多久便在一次美术考试上瓦解。记不得那是哪一个学期末的事了,可见此考试多么无足轻重。在此之前,我从未做过半点弊。我答着答着,突然遇到一道题,很熟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怎么都记不起答案,我知道美术书里边有。于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展开了,我举棋不定,不知是否该初尝这颗禁果,一次小小的无关痛痒的无足轻重的美术考试。最终,我丢弃了人类最美好的品德——诚信,边冒着冷汗,边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边打开美术书,抄着那一句句毫无用处的话。这便是我第一次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作弊经历,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我内心的感觉如玩儿命一般,害怕的要死,现在想来,可笑,可笑!

我觉得作弊这东西像骑单车。当不会骑单车的时候胆子很小,生怕从车子上摔下来。一旦学会了它,能骑得顺顺当当的跑路后,胆子也变大了,并且会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风一般的感觉。在那一次作弊经历之后,于我而言,作弊也仅仅是个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并非情急之举,纯粹是想寻找一下刺激的感觉,爽矣,爽矣!不仅如此,此事过后我开始看扁那些什么都不会却从不打小抄的人,认为他们这种做法完全是种消极并放纵自我的做法,有假清高之嫌。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此改变,完全与我曾经的信仰相悖。

作弊,是因为对这门功课的在乎,便是对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的在乎,便是对事长的在乎,便是对长辈的在乎,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光辉所在。

自习室小感

十一国庆节假期的第五天了,不禁感叹时间过得有多快。下午,独自一人去了自习室,在其他人还在享受假期时光的时候,看看新买来的杂志,腻了便拿出课本,写会儿作业,累了厌了便再翻翻杂志,感觉也算逍遥自在。

现在算是秋天了吧,有一种肃杀的凉,穿着长袖衣服趴在桌子上睡觉也会被冻醒,这样的天气似乎最容易使人生病,没有多少在意,却也应该关注气温的变化添减衣服。自习室里人不是很多,有一种萧索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感觉是因节日的气氛所衬还是因为这多情的季节。

自习室的窗外是一条宽宽的街道,道两旁是两排法国梧桐,高大的梧桐下的小路显得精致的很,夜晚,在路灯的映衬下格外有情调,小路的座椅上时常坐着一对对情侣,互相依偎,给这悲情的秋添了些许温暖。来来往往的车辆发动机的轰鸣声尽收耳底,没有吵闹的感觉,却勾起了我脆弱的回忆。

同样的秋,同样的声音,只是不同的地方,和周围不同的人。大学的自习室总是给人一种归属感,放下书包,拿出书本,手中握着一支笔,桌边一杯水,再往耳朵里塞两个耳机,如在家中一般的安心,舒服得很。不仅如此,在这里从不会感到寂寞,周围学习的人始终陪伴着自己,即使他们在小睡。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背影,一种理解感油然而生,有时还会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会心一笑。没了他们,自习室也只是一个空空的大屋子。

有人不解为何我总喜欢往自习室里跑,其实,有时并非是为了学习。寻找一缕回忆些许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