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不能承受之重

新闻稿。

武汉大学的樱花在全国闻名遐迩,笔者的一个在武汉大学的同学前几天发来短信,告诉我说他们学校的樱花已经全部盛开了。收到短信后不久,笔者便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3月21日下午,在樱花盛开、游人如织的武汉大学,一对母女由于在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一些学子的轰赶,‘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这对母女面露窘态,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之后便匆忙逃离。”

笔者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很诧异,这份诧异并非是针对这对母女俩,而是那些进行辱骂和轰赶的学子们,姑且称他们为“热血青年”吧。不可否认,这些热血青年们拥有着相当强烈的爱国之心,但是,他们的爱国方式似乎让人有些接受不了。暂且不论穿和服照相是不是别人的私事,粗言辱骂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不应该发生在充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大学校园内,难道武汉大学都是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么?再来看一看事件的本身,穿着怎样的服装来照相似乎是他人的自由,在当今这个主张人权的社会中我们更是没有权力横加指责,更别说进行人身攻击。现在想想,这样的爱国方式,真的妥当么?

其实,关于武汉大学樱花的历史可谓一波三折。当年日军侵占武汉珞珈山后,于1940年春在武汉大学老斋舍(现樱园)栽种了首批樱花树,早期的樱花树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列强侵略中国的见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而此后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和20周年,日本又相继赠送给武汉大学100株垂枝樱苗和樱花树苗200株。

我们固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既然称之为“历史”,便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要铭记它、正视它,同时也要让日本人记住它、承认它。但是我们不能永远仇视这个国家,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应该理性的面对历史。爱国精神固然可贵,但是选择一种理智的爱国方式更为重要。樱花本无罪过,又怎能承受这般历史的重担?

记得去年四月份发生了“抵制家乐福”事件,笔者也参加了“万人签名”这样的活动,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组织这样活动的人大多是大学生,起初还算和谐,大家只是喊喊口号发发传单,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召路过的每一个人,但是到了后来性质就有些改变了,变成了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否有想过,他们究竟是在爱国还是在害国。

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群体,对于任何事件我们都需要理性的分析并合理的解决,不要让一个本来动机很好的事情结果却背道而驰。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于爱国方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理智的进行选择,用自己那赤诚的心为国家增加一丝力量,而不要给她再增添任何麻烦了。

1 comment:

  1. 这里是陈天梧同学May 3, 2009 at 8:00 AM

    一看就是新文稿,太和谐了,所以我都不想干了。没有点民族主义激进分子,这个民族怎么能行?东瀛弹丸,早晚灭了丫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