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nt Of A Woman

日志的题目总是很难想,索性用刚刚看过的电影做题吧,这样的行为我似乎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刚刚看了「闻香识女人」,其实之前看过两次,只是都没有将它看完整。第一次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时还住在以前的家里,应该是某个周日的午后,秋天,在电影频道看到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将它看完,我猜应该是迫于老妈的压力。第二次是上个暑假,下载到电脑里,只有英文字幕,看到Charlie第一次到Frank家里的时候,终于没有了耐心,英文不知所云,再加上天气的燥热,躺在床上便睡着了。是的,这本不应该是在躁动的夏天观赏的电影,它是属于冷静的秋天的,天气微冷,内心泛着些许荒凉之感,最好是一场秋雨过后,地上依留着斑驳的水迹。这正是现在的天气,以及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因此我能够清楚地记得那是发生在秋天,尽管哪一个秋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

面对着前途的选择,Charlie迷茫了,他不知所措,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或许他本就是。恰在此时,Frank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只是,这个有着倔强傲骨的男人正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就这样,两个迷失的人游走于纽约的大街上,做着一件件在别人眼中看似疯狂的事情,而将他们的处境置于其中,却又显得合理而平常。

探戈,是我见过最美的探戈,与众人之中,精准而优雅的迈着每一个舞步,利落,潇洒。旋转,弯腰,摆头,在黑白格的理石上飞舞,镜头不时切于Charlie微笑的面庞上,紧凑并张弛有致……一幕幕至今仍浮现于脑海之中。

法拉利,像一头脱缰的野马,在纽约的小道上狂奔,一个盲人,一个内心充满绝望并不顾一切的盲人驾驶着它,没有方向,没有限制,自由地驰骋着,高潮之时一个漂移,接着,继续踩紧油门,任邻座的Charlie如何吓破胆。

枪,一把浸着眼泪、绝望、悔过与寂寞的手枪,在暴力与非暴力的争夺中,它最终归顺于有着美好前途的少年,Charlie。Charlie是勇敢的,更是正直的。他的行为不仅仅让Frank选择继续生活下去,更为关键的是,Charlie改变了Frank对待生活的态度,用他的精神力量。

演讲,在全校师生以及校董的面前,Frank用他那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一席话,震撼并感动着我。正直、诚实的Charlie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被开除。站在那里说话的是曾经的那个教父,Al Pacino,看到这里,我不禁对他又增添了一份敬意。那时不时的一声“哈”,那看东西没有焦点的眼睛,那精神上的倔强和身体上的残缺,无不显示出他过人的演技。

谈罢电影,再来说说最近的生活。

在新东方上GRE课已经两周了,越来越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以至越来越绝望。天天断断续续地背着红宝书,看看两篇英文报道,听力已经有段日子没有听过了。真不敢相信明年六月我就要参加GRE考试了。

买了辆自行车,这是这段时间令我高兴的事情,花了450大洋,感觉物有所值吧,带变速和前减震。也正因此,有事没事总想出去转转,只是天气渐渐变冷,今天还下了长雨,冬天真的来了。

后天老妈生日,昨天在淘宝给她买了个水晶吊坠,希望那货看起来别太寒酸。

前天和小弟逛街,终于买到了东西,一件开衫毛衣和一双高帮皮鞋,磨砂面的,小弟像是托儿一样一个劲鼓动我买,再加上我略微动心,最后就买了下来,只是让我伤脑筋的是该买什么衣服来搭配这该死的鞋子。

上周二去新源小学支教,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那些孩子们根本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理,自顾自得打闹和打闹,后天还要带领我的组员再次前往,只是这次是以组长的身份。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当老师。想想当年老爸当过小学老师这件事我就觉得极其好笑。

明天周一,新的一周估计很快又会过去,我现在的日子也快按秒计了。

Gloomy Sunday

美丽的她,让两个男人不能自拔。当阳光照耀着她的发丝,闪耀着点点金光之时,她那魅惑的的笑容让任何一个男人都抵挡不了。沉沦。陷入。

原以为她会选择死亡,追随着那两个她深爱的男人而去,解脱。但,那瓶药剂,终究不属于她,一瓶辗转经过了三个人的药剂,最终还是留给了那个背信弃义的法西斯嗜金者,在他八十岁生日的晚宴,也是她的生日,回归原点,一次轮回,六十年的轮回。

安迪,在罗纳演唱过「忧郁的星期天」后,拿起枪,选择死亡,为了尊严,为他的,和她的。

拉斯洛,在被抓往集中营之前,为了尊严,选择死亡,未果。

罗纳,为了挽救安迪,从不在别人面前演唱的她,放下尊严,在汉斯,以及餐馆里所有人的面前,唱起了那首死亡之歌;为了挽救拉斯洛,放下尊严,让汉斯侵占自己的身体。但,她选择继续活下去,谁又能够质疑这活下去的勇气会比选择死亡的少一丝,一毫。

一切都在改变着,无不是,人亦非,唯独黑色三角钢琴上的那张照片,一直斜放在那里,画框中,一个美丽的女子——“美丽”一词虽简单,却神圣,她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恬淡的笑着。那笑饱含着对两个男人的爱,以及对生活勇敢的宣言。

片尾曲,「Gloomy Sunday」,窗外,阴霾的天空下,透露着些寒意,而今天恰好周日,在一个Gloomy Sunday,听着这首歌曲,看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没有比这更加享受的事情了。

关于诺贝尔和平奖的两三言

前天,也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公布的前一天,我才知道晓波这个人。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大多数人比我知道的还要晚。昨天下午五时,答案揭晓,不出所料,晓波将奖项收入囊中。

我以前并不知道他,现在对于他的事迹也无处可循,我不知道八号宣言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他被叛何罪……这些我都不在乎,而让我思考的是,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为了某些宣言,被拘禁在某个地方,而我们却从不知晓。

诺贝尔和平奖重新挑起了我们脆弱的神经。其实可怕的并不是我们生活在高墙之中,并不是担心自己所写的东西被随意删除,并不是整日担惊受怕地生活在随时可能被拆掉的房子里……可怕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堵高墙并熟视无睹,是我们笔下均是歌功颂德的词句,是我们拱手相让自己的这寸土地……

有人嘲笑说,即使反抗,又有何用,天朝仍旧是天朝。记得当初学校刊发了将自习室改为宿舍的通知,我立即写下一篇文章,分析了当下自习室的紧缺现状,以及改革后更会使问题雪上加霜,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最终发到了校长信箱。很多人和我说,校长信箱并不是校长亲自过目,我也是活了20多年的人了,这点东西我还是知道的,我也并没有天真的以为学校在看到我的不满后会改变决定,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想让学校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得民心,只是想让学校知道,我们投反对票。还记得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群勇敢的捷克人民,他们联名反对当局的暴政,但他们知道这并不会改变什么,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他们只是想让统治者知道,仍有一群清醒而勇敢的人们,不满当局的统治。

重新回到诺贝尔奖。说到人权,我们并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权问题相对于中国有过之无不及,而关押与当局持反对意见的所谓的“政治犯”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仍不在少数,可诺贝尔奖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南海争端,人民币升值压力,台湾军售)将这一枚炸弹抛向这片土地?再来看看上一次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1989年,达赖喇嘛,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没错,是1989年,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你应该知道的。

诺贝尔奖,或者说诺贝尔和平奖,已经完全背离了诺贝尔先生设立奖项的初衷,正在沦为肮脏的政治操控的工具。

此时此刻的心情极为矛盾,理智告诉我他指责我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理智又告诉我他只是因为愤怒、嫉妒甚至仇恨才报复地指责我。我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