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寒假已过去三周,家门倒没出几次,宅,已经成为我假期永恒的主题,不过我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这样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呆上一阵子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在家这段日子,除了上网之外,每天必做的事情大概就是看看书了。对于新买的Kindle,仍然处在喜爱它的新鲜劲上。在豆瓣读书上找寻值得看的书籍,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耳闻已久并且一直想看的,于是找了一下电子书的资源,下载,很顺利,这是我喜欢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理由。也是从这一刻起,对于三毛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读的三毛的第一本书。三毛的书都不厚,每一篇故事亦不长,却又刚刚好。这本书讲述了她与丈夫荷西在西属萨拉哈沙漠里生活的一个个有趣而又温情的故事,读过之后,三毛整个人的性格和样貌几乎都原原本本的在我面前出现。她是善良的,无私地去帮助沙漠里那些以德报怨的沙哈拉威人,一次又一次;她是勇敢的,沙漠中的生活也许简单,但并不轻松,危险是时常存在的,三毛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击退了它们;她是贤惠的,烧得一手好菜,喜欢装点家居,即使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沙漠中,亦能够将自己的天地装扮成绿洲……三毛的情感细腻,三毛懂得生活,三毛是生活的强者。她死于1991年1月4日清晨,死因直到现在仍是一个迷,但我绝不相信这样一个热爱生活并且勇敢的人,会用自杀这样懦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之后读的仍旧是她同荷西在沙哈拉沙漠以及加那利群岛生活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和「温柔的夜」。这两本书和三毛之前的风格基本相一致,平淡的生活让她一描绘,变得趣味无穷。从这三本书中,能够切实体会到,荷西,这个男人,对于三毛的生活,可谓全部。在看这几本书的时候我便知道荷西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从此无依靠的三毛,不禁替她难过,甚至心碎起来,我不晓得三毛是如何度过荷西逝世之后那漫长的岁月,我不知道当她听到噩耗时是怎样的情形,我不明白当一个人生活的全部突然消失,那会如何,就像充满空气的介质突然变作真空?不平凡的人生造就不平凡的人,可是,我相信对于三毛来说,她只是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过一段平凡的人生,与荷西。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这之后的读物,也是荷西走之后三毛的作品。我能够感受到整本书的悲伤,那似乎是在用一整本书来寄托自己的哀愁,和痛苦。第一篇文章中三毛便讨论起「自杀」这个敏感的话题,但是态度却是无比积极的,也是从这一刻起,坚定了三毛并非自杀而死的想法。故事仍旧一个接着一个,我却看不到了三毛的灵魂,荷西的离去距离她文字写下的时间太短,她的思绪定是没有安定下来,但是却又能切实感受到她在努力过着没有荷西的新的生活。记得三毛在书中有过陈述,大意是,荷西在时是一种生活,荷西不在了又是另一种生活,她其实已经跨越了过来,而人们却以为她仍旧停留在以前的生活,人们不懂她,她也懒于解释,因此一遍接着一遍接受着人们对她的安慰,如若换做我,也会觉得疲惫了。是的,她是变了,从她的文字当中能够看到,以前的三毛是极其柔软的,而现在,因为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的缘故,竟让她变得愈来愈坚硬了。

「万水千山走遍」记录了三毛在南美洲各个国家旅行之所见,亦是在荷西去世之后的写稿。书中犄角旮旯之处,仍然能够看到「荷西」的字眼,三毛并没有刻意去避讳什么,只是,在这本书中,我仍旧没有看到三毛的灵魂,也许,当荷西离开的时候,三毛的魂便也一同跟随离去。游记是单纯的游记,不再有共鸣,有爱的温存,却很难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也体会到温存。我甚至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标记三颗星。

三毛的书还有许多我没有读过,但是我决定先放下来,之后的一段生活中不再有三毛,我对她的了解,以及品读,暂时来说,已经够了。未来,我应该会重新找寻三毛的作品,继续去读,但彼时的心境定会与现在的大不相同。

我的2011

虽然日志题目是「我的2011」,但并没有想要写一篇年度总结,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2011年我的生活虽然比之于之前的时光,有些许可圈可点之处,但仍旧乏善可陈;其二,出于懒惰的缘故,让我从年初一一回想至年末的每个细节,这一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第二点其实也是第一点所致,假若生活精彩缤纷,我应该也不会懒于回想吧。

虽然不是年度总结,但仍旧可以简单说说我的2011。年初寒假开始准备GRE作文,几十天的时间大概看了十几篇范文,效率不言而喻。开学之后匆匆忙忙并吊儿郎当的继续准备作文,仍旧记得每日下午在微冷的图书馆大厅撰写提纲的情形,到了傍晚,再兴冲冲的回到宿舍换身运动装去操场跑步,生活很简单,也很枯燥,和周围朋友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紧接着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得知消息的那个下午一直在刷着微博关注动态。GRE作文考得马马虎虎,分数证明也的确如此,紧接着便是我的红宝书之旅。大概从三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六月中旬,每天的事情只有一个,背单词。说来奇怪,如此恶心的一件事情在当时我并没有太过反胃,每背完一遍之后都会在书上标记一处,以待日后了解自己的进度。到六月十一日考试的时候红宝书差不多看了12遍,琦叔的「要你命3000」看了两遍,心理仍旧没什么底。考试前一天在路上偶遇敏青,她向我透露的消息让我不安的很,以至于那天晚上我几乎做好了通宵的准备。第二天的试题总体来说算是利好,但是数学部分糟糕的发挥连累了语文。考完试那天中午自己总算松了一口气,这半年身心的折磨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这时距离期末考试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但是我奖励给自己半天的挥霍时间,我大概是在宿舍里看了一部电影。大学的考试固然靠突击,但是一周的时间的确又太短,却又很漫长。在麦当劳通宵学习数据库的那个夜晚我会终生难忘,虽然正值盛夏,可是夜晚室内室外的温度差不多只有一位数,而我仅穿着短衣短裤,第二天遍感冒了,在那里还看到了似乎是过夜的常客,桌子上铺着废弃的报纸,她弯着胳膊,把头靠在上边,衣服穿了很多层,对于这样的温度早有准备,麦当劳里偶尔走动的顾客,以及连续不断的背景音乐,让她睡得极不踏实,时而醒过来,眨一眨眼,又继续倒头睡去。她穿着一双高跟凉鞋,脚上还套着袜子,其中一只鞋子的后跟带似乎是坏了,一根尼龙绳顶替皮质细带起到了固定作用。我坐在她的对面,一切看得清明,女人的岁数和我妈妈差不多大,心理心酸得很。

2011年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便是在百度这两个月的实习。当我接到HR电话通知我拿到Offer时的那种兴奋感,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怀。如果问我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我学习到了什么,那一定是主动。在此之前,自己一直像一只雏鸟一般,张着嘴被喂了二十年的食物,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涉入职场,发现一切都大不相同。社会和校园,工作和学习,一切对我来说反差巨大。主动,积极,再主动,再积极,永远也不为过。

2011年的重头戏在申请美国学校,9月份我将实习工作辞掉,因为需要专心准备托福以及申请的缘故。拖拖拉拉一直到11月初我才真正开始选校,而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申请完毕,并用诧异的目光望着我。这一个半月,我的生活充斥着焦躁,不安,苦闷与无助。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我又找到一名清华教授,渴望能够跟随他开始了解学术方面的知识。于是,每天早晨骑着单车去清华,晚上回来,跑去自习室,继续准备申请学校的材料,有时忙碌到凌晨三四点钟。PS和CV这类全靠自己准备的材料倒还好说,到了推荐信这一单元,真是让我焦虑异常。也是从这会开始,逐渐了解到人情冷暖,和人情世故。之前的自己太过天真,把这个世界想的太过纯净,其实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便是污浊的地方。

2012年零点的那一刻,我改掉了人人网上一年未曾改过的个人状态,那句信誓旦旦的「2011 is my year!」2011是我的一年么?我想这需要2012来证明,大概还有一个多月便能够见分晓。

本来只是想写一下最近的生活状况,可是最后仍旧写成了年度总结,成吧,如此乏味的一年也可以写出好几段,我终于知道那些无聊的人为何也能出一本自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