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 • 上海


驶往上海的火车缓缓到达,上海的天气同样不尽如人意,阴云,再加上雾气,那些摩天大楼还有地标建筑明珠塔统统看不见全身,时而下起些小雨,犯不上撑伞的小雨。空气潮湿的很,黄浦江的作用很明显。上海是一座光鲜与鄙陋并存的城市,而且两极分化得很鲜明,在这一点上,北京就做得很好,可谓表里如一,整个城市即透露着粗犷与不羁,即使是国贸CBD一带同样没有像上海陆家嘴那般奢华壮丽,北京,就很朴实,很务实,哦,天呐,我已经爱上了北京。

这一次,我终于见识到了众口铄金的上海人排外的精神风貌了,卖报的师傅,头也不抬的以一句急促的「不知道」回答了我的问题,地铁上不断和陌生人用上海话搭讪攀谈的老人家,用上海话问我车子到了哪一站,我用普通话告诉他说「南京东路」之后,他扭过头去用上海话继续问懂得上海话的其他人,而我又怎敢奢求一句「谢谢」。


夜晚,外滩还是很美的,一条长长的沿江长廊,江的这一侧是一栋栋在聚光灯映照之下泛着暖光的欧式建筑,它们现在基本都被用作了银行,以及奢侈品店,每到一刻钟的整点时,钟楼「噹噹噹」的响声别有一番情致,只是「东方红」的旋律和这里所有一切的景物极其不般配。江的那一侧便是陆家嘴,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和身后的精致小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雾气缭绕,上海明珠塔仍旧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这一江两岸的景色,便是「大上海」这个响亮名称最好的诠释。我驻足在观景长廊上,只是静静地看着,这里的繁华、现代与恢弘,几分钟之后便再与我无关。

南京路步行街的长度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每次以为到了尽头的时候,又会发现前边还有路,一排排商场,一群群人,一个个小贩,让我不觉感慨,这才是商业街的样子。相比较而言,王府井也逊色多了,更不要说从小到大一直觉得异常繁华的青泥洼步行街了。


旅行的意义有很多,对我来说,上海让这意义又多了一层。每每在电视中看到外滩的风景,我都会留意观赏一番,但始终无法在脑中产生出一个具象来,比如方位感。但是当我经历过这些之后,再一次在媒体中看到明珠塔的时候,我能够在脑海中清晰的产生出一幅画面,不仅仅是眼前的明珠塔,还有身后的欧式洋房,以及身边的人群,画面中的明珠塔变得更加具象。

这篇日志是跨越很多天写的,基本上每天在叙述一个城市。上了大学之后变得越发懒惰,时常一个学期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东西。在这次旅途中,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给自己寄去一张明信片。其他所有城市的明信片我都收到了,唯独西塘,石沉大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