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 • 香港 • 终曲


我们在深圳火车站见到了学长,然后直接从罗湖口岸过关入港,人很多,队伍特别长,我们四个人慢慢地行进。过关之后,我们买了八达通交通卡,坐地铁去上环。香港的这家青旅在山上,公交车根本不通,但是这家青旅有通勤车,接站地在上环,每天固定时间发车。住在这家青旅的几乎都是大陆客,我们后来得知,一般国外的背包客都住在尖沙咀那一带的旅馆,经济划算,关键是地段好。因为通勤车的缘故,我们晚上十点多就要回去,这对于夜生活极其丰富的香港来说简直是难以容忍的,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览兰桂坊的风采。

我们乘坐地铁从罗湖口岸来到了上环,还有很久才会有下一班班车,因此我们决定先吃些饭。通勤车接送点是信德大厦一层,(我竟然在Google Street View上能够真切地看到那里,一种故地重游之感,不得不感叹Google的伟大)于是我们就进了信德大厦里。我们对香港的物价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不敢冒冒失失就随便进一家店,四个屌丝经过一番详尽的讨论之后,决定去麦当劳。麦当劳的价钱没有比国内贵很多,只是国内现在有超值午餐,一个套餐也就15元左右,如果和这个相比就要贵出许多了。

这家青旅在进行装修,一片狼藉,我们的房间极其简陋,空调还是坏的,卫生间可以用半露天来形容。这里地势很高,在一座山上,放眼望去能够看到维多利亚湾。因为天气太过炎热的问题,我们决定临近傍晚的时候再乘坐通勤车下山进城。这天的行程是铜锣湾和尖沙咀。香港的城市风格比较统一,现代与传统并存,不似上海,泾渭分明。香港的街道很窄,但不显寒酸,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香港的所有东西都很高,写字楼高,居民楼也高,公交巴士也很高,香港其实不小,只是人们集中活动的区域比较小,这里有大片的山,大片的海滩,这里的空气很好,天很蓝。香港的物价有些贵,和美国很接近,最便宜的矿泉水在伍元港币左右,当然,这是挣人民币的大陆人看来是这样的,假如对比当地的薪资标准,生活应该很宽裕。但是香港的房价应该比美国贵一些,其实我并没有做过仔细地调查,所以就不在这里胡言乱语了。在铜锣湾这边的街边茶餐厅,一般一个比较便宜的套餐需要40元港币左右,所谓套餐就是送一杯奶茶。不过别说,这里随便一家茶餐厅的奶茶都特别好喝,茶味比较浓厚,是我喜欢的类型。

铜锣湾熙熙攘攘,各种商铺,尤其是药铺,还有汇率兑换铺,随处可见。中环是摩天大楼的集结地,而它的对岸便是著名的尖沙咀,有轮渡可以从中环到尖沙咀,使用八达通就可以。星光大道就在尖沙咀这边,各路明星的签名手印镶嵌在地上。从这边向对岸望去,中环的摩天大厦好不壮观,尽显「东方之珠」的神韵。


第二天我们去了香港迪斯尼,很小,不刺激,连一个360度旋转的过山车都没有,着实令我失望。晚上从迪斯尼回到市区,我和学长两个人坐双层大巴从尖沙咀到旺角。旺角这边有一条街很出名,叫「女人街」,这条街非常有特色,马路从中央被分成左右两边,每一边都是一个个摊贩,一路排开,每一个摊贩都被一个大棚子分隔并遮挡起来,棚子很高,所以货物可以摆到很高,访街的游人便沿着中轴线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观望两边摊铺的光景,有吸引自己的便走进棚子里瞧个究竟。同样,因为通勤车时间的缘故,我和学长没能多逛,赶在10点前变往回走。我们俩从旺角沿着弥敦道一路往南走到尖沙咀,沿途中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香港的繁华,弥敦道两边尽是各种百货商场,每一家都生意兴隆,当我沿着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南端的第五大道一直走到纽约大学这五十多个街之后有过相同的感受,繁华。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观景阳台能够看到美国某一艘航空母舰停靠在维多利亚湾之中,周围还有几艘护航舰,住在青旅里的一个傻逼哥们异常兴奋,这哥们吹了两晚上牛逼。我们四个人坐着通勤车到了上环,然后乘地铁到了中环,是告别的时刻了。学长和王老板计划跟梓涵一起去潮州继续玩,而我则是直接在这里起飞回北京。「好好享受人生!」这是王老板临分别时对我说的。其实我和他们三个人在大学前三年中并没有很熟悉,只是大四这一年开始渐渐相处,在我和他们一一道别之后转过身的那一刹那,眼泪便不知为什么直接流了出来,一直到我坐上机场快线的时候情绪也没有平稳下来。这泪水中有分别,但我觉得更是因为我将独自一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行进,尽管行进的距离仅仅是从中环到机场。

一个人走在香港赤腊角机场,第一次有一种自己和整个大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我和这里的人们语言不通,文化也不尽相同,这不禁让我担心起一个月之后的处境,同样是孤身一人,在一个文化背景相差更大的地方,而语言能力刚刚够基本交流的程度,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这些烦心的事情。到南航的窗口办理登机手续,想要一个靠窗的位置,把港澳通行证交给服务人员,她在电脑上操作很久,又拨打了一通电话,说的是粤语,我听不懂,第一次坐国际航班,(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香港到大陆航班的名称,姑且称其为国际航班吧,因为这是我能够想到最合理的称呼。)我不知道会出怎样的问题。她放下电话对我说,「对不起先生,经济舱已经没有靠窗的位置,但是我们在商务舱为您找到了一个靠窗的座位,祝您旅途愉快。」其实你没有必要向我道歉的,我欣然接受商务舱,是的,A380的商务舱。

在机场的麦当劳买了个汉堡,还剩下几块港币,正好看到这里有邮政系统,为自己挑选了一张明信片,邮寄回家。登机的时候,因为我是商务舱,不用排经济舱长长的队伍,直接大摇大摆的走进登机口,A380是两层,商务舱在第二层。当我走进机舱里的时候惊呆了,我的座位是靠近右侧舷窗,自己一个人的座位,右手边有两个小储藏箱,可以装一些随身用品,左手边是操纵座椅的各种按钮,以及很灵活的折叠桌板,脚下有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边有事先准备好的毛毯,座椅能够180度平躺,并且腿部不用蜷缩着,面前是一个触摸显示屏,电影资源很多。我不想下飞机了。

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不怎么蓝的天空,熟悉的机场大巴,北京,我回来了。

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住在张腾家里,本来想在北京多待几日,和久违的朋友们叙叙旧。可我发现,大学毕业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没有人有闲暇的时间能够陪我坐下来,聊聊天。我只在北京待了一整天,把银行卡注销掉,把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卡推掉,拿回100元钱押金,本来想把交通卡也给退掉的,可是去注销点一看,队伍至少有五六十人,轮到我不知道几时几分了,也罢,留着吧,以后来北京的机会多得是,好歹也算是我第二故乡,这座拥有我四年记忆的城市。傍晚,我重新回到学校,因为校庆的缘故,学校还在大规模整修,操场北侧的花坛修葺一新,但是其他大多数地方都是在建设中的状态。本想在科研楼二层的教室里坐着看会书,可是却不争气地睡着了。又一次走在学校的主马路上,又一次路过学16楼,抬头望望,只不过是一栋毫无生气的小楼,又一次经过游泳馆、学术交流中心,又一次看到禾地餐厅,以及还在整修的海淀实验三小。从学校小北门走出来的那一刻,我便开始怀念大学的时光,尽管不是那么精彩,并充满了颓废,可那毕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我的青春。

现在是美国东部时间10月30日晚上八点三十分整,由于Hurricane Sandy登陆纽约的缘故,昨天和今天的课程全部取消,而我也基本上在家里整整待了两天,幸而有将整个毕业旅行游记完成的机会。整篇游记好似一篇流水账,其本意只是为了多年之后能够给我些许回忆,因此,流水也罢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