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Ⅲ

距离上一篇「我的大学」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回忆或者总结这类东西就是需要趁热打铁,在记忆随着时间模糊之前赶紧记录下来,不然呢?不然就像我之前两篇的「我的大学」一样,一边翻看着以前的日志,一边查看微博的 Timeline,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好像是对社交网络的总结,而不是生活。所以很多东西重复讲述了两次,不同的只是陈述的方式和语气,当然还有记录下来的时间。患有拖延症的我已经进入了疾病晚期,眼看着 Gmail 信箱里一封一封的未读邮件,却迟迟不肯点开它们查看或者回复,就好像以后都不用在意它们一样。

如同我刚才说的,我之前两篇对大学的总结一点都不像是总结,所以我准备修改叙事方法。仅仅将自己脑海里残存的对大学的记忆写下来便好,无需仔细查证某时某刻发生了什么来唤醒自己的记忆,这些事情往往是无关紧要的。

时间推移到大学二年级。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整个大二,我会选择「折腾」。其实从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开始,我便开始思考毕业之后的出路,选择无非是在国内读研和出国读研,工作完全没有纳入考虑之中。美国一直是我追寻的人生目的地,尽管我从未感受过美国是什么。那个时候的我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富饶的土地,并且不是以游客的身份。因此,出国留学,更准确地说是到美国留学便是我当时的目标。随着自己不断地成长,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理想是基于牺牲父母悠闲无压力生活的这个事实,于是开始重新思考毕业之后的路,并且重新塑造自己的梦想,这次要基于现实。由于我只有两个选项在考虑之中,所以这不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对我来说。这样的思想转变发生在大一的下半学期。而再一次的转折发生在大二伊始的某个夜晚。

那天晚上我在水房碰见了杰,他顺口问起我对学校网站上新登的留学项目有没有兴趣,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起这件事情,于是向他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回到宿舍之后我查看起学校主页,这是一个二加二项目,学校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之前有两届学生前往,去到那里之后必须学习地球科学专业。滑铁卢大学在加拿大的排名不错,算是知名学府,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在整个北美都占有一席之地。我动心了,但更多的是纠结,转专业这件事情让我犹豫不决。而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说了一位学长的事迹,他本身也是计算机专业,参加了这个项目,去之后便选择计算机相关课程,然后以全A的成绩结束第一学期,并死缠烂打追着计算机所属学院院长请求转专业,最终他的诚恳、坚持以及优异的成绩终于打动了学校,院长同意收纳他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就是在这个激励人心的故事的激发下,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这个二加二项目。

之后的生活紧张并不安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本细细地啃读起来,可以说我学习英语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于滑铁卢大学,在这里向滑铁卢大学表示感谢。我面临的第一次考验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笔试,而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学院路这里很多学校都与滑铁卢大学有着项目的交流,只是交流的专业不尽相同。笔试的进展还算顺利,起码考试结束的一刹那我没有绝望的感觉。但是接下来的面试便让我惶惶不安了,十一国庆节之前到处打电话给各大英语培训机构询问有没有黄金周口语速成班,然后得到一个又一个否定的回答。而我的生活在坚定意志和后悔决定之间不断的交替着。面试进展的也算顺利,问题都能听得懂,回答也算马马虎虎。

大二的第二个学期我报了一个新东方托福班,意在提高英语能力。虽然事件与目标的匹配度不高,(没有人学托福是为了提高英语能力,这类课程考试针对性太高,主要讲解相关考试技巧而非提高综合能力。)但却误打误撞上了之后又一轮的毕业意向转变,由此可见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真是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2010年春季学期的开始进展很顺利,我为自己办了护照,这个曾经认为神圣无比的身份证。每周末去新东方水清木华校区上托福课,因为知道自己不会参加托福考试,因此倒也没有很认真的听课。之后收到了滑铁卢大学的录取信,我发现所有申请人都收到了它,我渐渐意识到之前的笔试和面试只是为了让我们感觉这个项目很正规,而作用则根本没有,但是令我开心的是在我的录取信中还有一份奖学金,我记得是3000多加币,而奖学金并不是人人享有。学校二加二项目的负责人帮我们联系中介签证,就在这个当口,我打算不干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即使在我拿到滑铁卢大学的录取信之后,坚定意志和后悔决定仍旧在我的思想舞台上不断交替上演,去到那里之后我有决心一定能够转到计算机专业么?没有。我想学地球科学么?不想。在这里我想要说明一下,其实我对计算机的热情真没多少,只是我一直认为本科应该学一门科学或者工程相关专业,而硕士学位最好学习一下人文或者经管相关专业。只是相比较起地球科学来说,我宁愿继续我的计算机专业,更别说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又是如此优秀。当初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大连理工、南京航空航天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纷纷与我说再见之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补录志愿当中我只填下了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专业,并且没有勾选服从任何专业选项,可见我对地质类专业的不热爱是有多强烈,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做决定的草率,在之后等待结果的过程当中没有选择服从专业一直是我担惊受怕的地方,即使现在想来都觉得后怕。但是放弃滑铁卢大学的这个决定是经过我深思熟虑之后的所作出的,即使现在想来也没有一丝后悔之情。

托福课在期末考试之前结束了。因为我放弃了二加二项目,理所应当的又需要思考毕业之后的出路,只是这一次我丝毫没有犹豫,美国。我报名参加托福考试,这次我是逃避不了它了,时间是暑假的末尾。于是我决定这个暑假留在学校准备托福考试。在学期结束之前恺找到我希望和他一队参加开学初的数学建模比赛,我欣然参加。我可以说整个暑假我没有背一个单词,倒是吃了许多禾地家的韭菜水饺,就着冰镇七喜,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怀这绝美的组合。托福考试当天是数学建模进行的第二天,我去北京大学考点打了个酱油,奇怪的是当考试结束的一刹那我竟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尽管我对这次考试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甚至考试之前的担心都没有。和每一个假期结束之时一样,我痛恨着自己,懒惰,和不思进取。考试结束之后我回到学校,走进数学建模教室与我的队友会合。数学建模报告提交截止日期之前的那个夜晚,整个教室灯火通明,所有人通宵达旦,而我负责撰写整个报告,几十页的文字一个一个敲打,我不禁疑惑起来,为何要这般折磨自己,无奈最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清晨的曙光预示着提交截止时间的到来,虽然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这三天都在胡写些什么,但是从大家脸上欣慰的笑容看得出来,每个人都很开心这该死的数学建模终于结束了,我们可以收拾收拾睡觉了。

哦,在数学建模结束的这天早晨,我开始了大三的生活。

My First Suit

Yesterday I bought my first suit for the coming hiring season. The thing is I haven't gotten any opportunity of interviews. I went to the Deloitte information session last week, and almost everybody there except me wore a formal suit. I talked to an employee of the company and learned a lot. I realized I haven't done anything for my career goal, and what I was doing is complaining about how I disliked what I was learning. The truth is I was in the panic of worrying about I couldn't find a good job. I don't know if it is so late for me to make this clear. And after the talking with him I apologized what I was wearing. So I went to buy a suit with the risk which the money is a waste, that I get no interview chance in the future. The suit is kinda too fashionable for a formal interview, but it looks really good. I was struggling the dilemma of fashion and formality.

Super Bowl is on yesterday as well. I went to a bar with two friends to watch i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watch a football in my whole life. 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Super Bowl a power outage happened. It was so funny, and I'm curious did this happen a lot in the past or it was a rare thing.

Joplin, Missouri

For last whole week I was in Joplin, Missouri with other 10 people from NYU. The 11 of us composed a volunteer group which helped people there to rebuild their houses which were damaged by a historical tornado.

We drove from New York City, went through New Jersey, Pennsylvania, West Virginia, Ohio (where we stayed overnight), Indiana and Illinois, then to the destination Missouri. The whole trip cost our more than 20 hours.


We worked in Bryan's house. We painted the ceilings and walls, and we tiled his living room, though the floor was like ocean with so many waves. We felt so sorry about that, but Bryan didn't matter that at all. For the last two days we worked on pouring cement into walls and roofs in another house. And I met Chuck there who was also a volunteer from Pennsylvania. I loved working with him, and we were great partners.

During the whole time we cooked by ourselves, and we enjoyed cooking together. Everything we made was so delicious. We had reflections at end of days, sometimes with games. We went to play bowling the last day. We went to Tri-State Marker (which is the spot of Oklahoma, Kansas and Missouri). And at that night I saw a real starry night, I've never seen so many stars on the sky! I was so excited that desire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night in my whole life.

Time went fast, when I arrived in New York City I kinda felt strange about everything. The looking of people, the subway, the fast pace of life. And life turned weird without 10 people living around. We were like a family, shopping together, cooking together, even sleeping together.

I made a wise decision of applying for the NYU Alternative Break to Joplin, Missouri. I kinda miss the life there.







我的大学 Ⅱ


开学之初适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以及北京残奥会的召开。因为种种原因,残奥会的上座率不尽如人意,为了面子工程,北京市政府下令各高校带领学生前往各个场馆观看残奥会,强制性的。我分别在农大、北科大和网球中心看了三场比赛。那个时候的北京的确和现在有所不同,整个城市都是奥运会的色彩,马路上有奥运车辆专用道(印有有奥运五环的图案),马路两边迎风招展着一排排印有奥运色彩的旗帜,祥云仿佛飘荡在每个角落,「北京欢迎你」一遍一遍地强奸着我的耳朵,而且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公园里都是成群的警察和他们豪华的警车,我还亲眼目睹过一名妇女被警察拖走的场景,她在挣扎着口中大喊「我怎么了!我怎么了!」为自己辩护着,警察不由分说地给她戴上了手铐继续拖着。当时脑中立马浮现出两个词语,残忍,和自由。

开学的第一周是与学业无关的学前教育,告诉我们学校的各项规则和政策,以及大学里从来不会少的洗脑教育。温家宝作为知名校友躺着中枪无数次,但他仍旧一次又一次顽强地站了起来。尽管是九月初,但是北京又干燥又热,综合楼里那些如阳痿般的风扇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每天都昏昏沉沉,我开始担心开学之后的生活会不会像这一样。我们彼此介绍着自己在班会里,略带害羞,青涩和稚嫩,第一次离家千里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面对着从未见过的生分面孔,介绍着没有多少故事的自己,怎能够不觉得尴尬。刚开学的时候需要集体行动的事情有很多,体检,疫苗,接连不断的班会,我开始担心大学不像自己曾想象般的那样自由。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纷纷出动招纳新人,我在两种选择之间摇摆不定,一是竭尽所能地参加各类学生组织,以此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二是专心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最终我报名参加学校学生会学习部以及「地大青年」正刊记者的竞选。前者落榜,后者中标。至此,我的纠结也不复存在,我所能做的也只有专心学习了。

大一上学期的课程丝毫不轻松,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更别说看起来头就会变大的线性代数了。记得当时每一天都会复习当天学习过的内容,然后第一时间完成作业,没有翘过任何一门课,包括没有丝毫用处的历史和思想政治,这也是我大学期间所懊恼的其中一件事情。开学不久便是中秋节,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和美还有景一起去的麦当劳,其实现在很挺怀念能够把麦当劳当作一顿节日大餐的时光。中秋节不久便是国庆节,七天假期,这时的北京已经开始变凉,早晨和晚上需要在T-shirt外面穿一件衬衫,不然会感到很冷。很多人都回家了,留在学校里的只有我,景,杰和利四个人。国庆当天,我们四个人在学校附近的巴西烤肉里吃的晚饭,饭后我们对这里的评价不是很高,而且过了不久这间餐厅便停业了。记得那个国庆假期我基本上和景还有利是在学校的机房里度过,那也是我刚刚接触Dota时候,最后一直把自己账号里的钱花光才肯罢休。不仅如此,校内网也是那段时间打发时间的去处,刚刚和高中同学分别不久,刚刚离开家乡大连不久,校内网上的内容都是清一色的怀旧,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在机房之余,我们四个人去了一趟香山,哪知山上没有红叶,尽是看不过来的人群,走到半山腰,路生生被人流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只好原路返回下山,回来的路上在公交车里筋疲力尽,望着窗外夜幕的降临,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了,应该没有多少忧伤与思念。直到现在车窗外的剪影仍然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片记忆应该一辈子都忘不掉吧,尽管它无足轻重。

「地大青年」报社在年末要举办一个诗朗诵比赛,内部选拔主持人,我后知后觉地给报社副社长发短信报了名。比赛的准备周期很长,制定规则,选择节目,寻找评委,一遍一遍的彩排,这一切都和主持人有关,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都是从未经历过的,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令人兴奋。当天晚上的学术交流中心座无虚席,我也好好爽了一把。这种经历无需重复,自己从来也没有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只是想要经历一次。这就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裸奔运动员,但是却渴望尝试一次,人生就在于不断地尝试。但是我其实有梦想称为一名歌手,这也是为何我在信工学院十佳歌手海选败北之后又重新奔赴全校海选现场继续圆梦,奈何自己唱功太烂,诸多评委一致认为我还是不要登台献丑,但是如果给我机会,我仍旧会竭尽全力地把握住它一展歌喉,我曾无数次想象自己站在聚光灯下,舞台之上,手握麦克风,面对着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轻轻地歌唱,而音响将之放大,每一个细小的颤抖在扬声器的作用下一览无余,传达着自己的情绪,感染着所有用心聆听的人。

诵比赛之后不久,大概不到一周的时间,我迎来了大学的第一门考试,我发誓这门考试影响了我在大学期间的整体表现。其实从入学开始,我便没有在乎成绩这件事情,我知道挂科的严重性,但也仅此而已,过即可便是当时的心态。这一门考试是线性代数,因为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它,许多概念于我来说很难理解,因此我将很多时间耗在这门功课上,甚至多于学分更高的高等数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向学姐求助,并且遇到极其热心的学长主动提供给我往年考卷,在此特别向这两位学长学姐致谢,你们的帮助改变了我的整个大学轨迹。总之,在做足了充分准备之后,我坐在考场中,游刃有余地解答每一道题目。之后的一堂英语课,在机房里,有人发现线性代数的成绩出来了,紧张与兴奋并存,我点开网页查看自己的成绩,99.3分,兴奋极了。这个时候已经临近期末,需要开始准备复习其他的科目,贪婪一直是我性格中占比例很大的一部分,我对生活的渴望很高,想要获取快乐,获取幸福,获取爱,获取金钱,但我却未曾付出等值的努力,生活如何会眷顾一个懒惰而贪婪的人,因此我很难感到快乐与幸福在生活之中。但是当我大学第一门课程获得了99.3分的成绩之后,我对分数的贪婪让我竭尽全力去准备剩下的所有科目,这也几乎成为了整个大学四年的主旋律,竭尽全力地提高自己的GPA,尽管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班级里大多数男生对分数没有什么追求,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是过即可。每当他们看到我背上书包,准备出门的时候,都会用戏谑一般的口气说道「又去自习啊」。「自习帝」是我一直以来的绰号,有些人甚至对我产生厌恶的情绪,我不知道这种情感从何而来,但是我猜想可能是他们将对自己颓废的怨恨以及对考试的忐忑转嫁到无辜的我的身上。但我那时真的是一个偏执的人,而且丝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一个人,独来独往,你们说你们的,你们笑你们的,你们玩你们的,与我何干。我在这里没有半点对他们的指责,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只有异同,我能够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却理解不了我的,Don’t judgeand I never judge。就这样,期末考试结束了,除了无能为力的体育课和一门不甚了解规则的选修课,(这两门课程的分数都是78分,它们也成为了我大学期间分数最低的两门课,唯二低于80分的课程。)其他科目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高等数学一,同样是99.3的高分。

至此我迎来了大学期间第一个寒假,如果没有记错我应该是和娴姐一同乘火车回家的。当时来北京上学是我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已经飞到北京上空了,但是因为北京暴雨无法降落,原路返航,再一次抵达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而且仍旧在下雨,因此糟糕的飞行经历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兴奋感完全抹杀了。

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HP Pavilion dv4-1212TX,我仍能够记得把它从电脑包中取出时兴奋的心情,虽然我在之后的人生中不会再买另外一台HP的本子,但是公道的说这台笔记本电脑还是相当美观的,钢琴烤漆外壳,镶嵌着已经不亮了的HP Logo,金属色键盘,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仍不觉得过时。但是关于它的质量,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咒骂它,修电脑已经贯穿了我大学四年的生活,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此时我身在纽约,它仍能够继续使用,到如今已经整整四年。我曾试图把它带到图书馆中,沉甸甸的重量我已经不在乎,但是当我按下开机按钮的时候,一阵轰鸣声让我的脸颊瞬时变红,周围的老外纷纷朝我这边张望,一直使用MacBook的他们根本不会懂得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会发出声响。我默默地关掉电脑,轰鸣声停止,世界再一次一片祥和。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敢把笔记本电脑带到图书馆中。

这个寒假里发生了一件引发之后一连串事情的事情,生病。在一次高中聚会结束之后,我坐在10车上,忽然觉得胸部一阵疼痛,我几乎不能够直起腰来,必须保持蜷曲的状态才不会感觉到强烈的疼痛感。下车之后我一路小跑回家,佝偻着腰,一进家门我立马跑到床上,希望休息一会之后一切会好起来,但是并没有,只是没有一开始那样严重,仍然疼痛,但不剧烈。讳疾忌医是我当时最生动的写照,我没有告诉父母关于身体的不适,仍然坚信第二天会没事。可是两天过去了,仍然不见好转,我知道不能再自己欺骗自己了,我需要看医生。医生诊断为气胸10%,10%意味着什么我不甚了解,但不是很严重,医生建议在家里静养,我一下子松了一口气,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之后的几天我都没有出门,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而且还必须得躺着,不能乱动。于是乎,寒假在静养之中度过了。本来是买的机票回北京,但是爸妈担心高空中气压改变导致气胸复发,(这完全是他们臆想的,不知道有无科学依据。)于是换成了火车票,正好表哥要去北京,我们俩搭乘着同一班列车一同晋京。

大一下学期发生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一次班级团日活动,地球概论课野外实习,还有腾的生病。说起腾,他是我大学期间最好的哥们,住对面宿舍,和我一个专业,山东人,朴实,勤劳,奇怪。其实在第一次班会所有人都不相熟的时候腾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是负面的。当时我们所有人聚在对面宿舍中,除了他一个人坐在上铺以外,其他人都分散地坐在下铺的床上,并且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不停地朝着代班长喊着「我要篮球我要篮球!」精神病是我最早给他贴的标签。我记得是很久以后的一次运动会上,我们俩同站在看台上,因为是同班同学,不免寒暄几句,谁知从此以后我们俩便熟悉了起来。在认识腾之前我在大学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他后来还曾和我说过之前对我的看法,「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背着一个黑色的书包,手腕上带着一块黑色的手表,不爱说话,很有性格的样子。」

学期开始后一个多月的时候,一节英语课之前,腾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自己一个人跑去了校医院。他是一个满刻苦的人,假如情况没有很严重的话是绝对不会翘课去医院的。后来腾打电话过来说自己在北医三院,诊断为气胸。又是气胸,这个挥之不去的东西始终徘徊在我的生活周围。之后来来回回折腾了很久,腾几乎一个学期都没有出现在学校里,而我最恼悔的是在他住院期间竟然没有去看过他,认为他有自己的亲哥哥陪伴便可以了,尽管我几乎每天会给他打一个电话,但我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时的无动于衷。军训前一周或两周,他终于出院回到了学校,看起来精神了许多。紧接着便是为期两周的军训。

军训期间我认识了瑄东北大汉,辽宁锦州人,我们俩同是信工学院,只是不同专业,军训期间我们两个班级同属一个教官,而我们俩站得又比较靠近,训练之余常一起扯淡。而腾因为身体的原因跑去飞虎队泡妹子了。在此期间,我还和昊越来越熟,同样是因为站得很近的缘故。昊是黑龙江大庆人,Dota风云人物,长得满帅,许多妹子竞相以身相许,无奈他爱妹子更爱游戏。军训给我留下的回忆其实也只剩下我们三个人见缝插针的扯淡了。

这个时候我真正见识到了北京的酷热,这种热是我之前将近二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好像生化武器一般的热浪滚滚。而我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准备期末考试。

试刚一结束,第二天的下午我便觉得身体有所异样,我知道是气胸复发,只是这次的感觉并没有上次那般强烈,而且除了胸部闷一些以外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临近傍晚的时候,我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到银行取了些钱,打了辆出租车。到了医院已经很晚了,只有急诊,医生让我测体温化验血量血压等一系列与我病情不相干的事情,最后一切正常之后才让我拍了片子。拿到报告单的时候我惊了一下,上面写着气胸90%,我努力说服自己大连和北京的报告单形式不一样,北京的报告单写的是肺部正常范围的比例,更何况我丝毫不觉得胸部疼痛。当我拿给医生报告单并看到他的表情之后知道我是在欺骗自己,「哎呀,你这情况很严重了,得赶紧插管做手术了!」「现在么?!」「现在就做!」任何人都不能够想象我当时听到这些话时内心的起伏,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甚至是我第一次没有父母的陪伴来到医院,而医生直接向我说要立马手术。我打电话给妈,我告诉她不论我接下来说什么都不要慌张,这好像是电影中的桥段与对白,她听到我叙述的情况后很慌张,说当天晚上做些准备第二天早晨就要飞到北京。我听到她说要来北京,松了口气。

这天晚上做的手术只是插上管,一位男医生带着一位女医学院学生。他向她讲解着插管的步骤,他教她怎样从X光片子中找到插管的位置,他示范性的数着我的肋骨,然后做上记号,接下来是消毒,麻醉,切割,最后一边将导管插入一边继续他的讲解。这一切让我不安的很,生怕他不够专注操作,更怕的是他让女医学生来进行实验性操作。当一切结束的时候,我还活着。一个粗粗的塑料管,一端连着我的肺,而另一端则是一个透明塑料桶子,里边有水,肺这一端时常往另一端流着血水,所以塑料桶里液体的颜色是棕色的。

在插管手术结束后,我需要付各种帐单,本来我是应该住院的,可这里是北京,全国的病人都向这里涌来,床位紧张,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只能住在临时病房。什么是临时病房?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几乎最大可能性地放满了病床,床与床之间没有任何间隔,所有人在我周围四处走动,看护的人没有地方睡觉。而我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住到住院部有空床腾出为止。医学院的女生人非常好,她看我自己一个人,便陪伴着我办理各项手续,忙前忙后,她来自于隔壁的北大医学部,现在在这里实习。在一切都安顿好之后,我已经汗流浃背,北京的夏天炎热的很,而且饥肠辘辘,此时天已经黑了很久,我在中午吃过午饭之后便没有进食。我本打算拎着那个透明塑料桶到医院对面的肯德基买些吃的,可是医院里的护士强烈不建议我的这种行为,而且半强迫性的让我打电话给朋友来照顾我一晚。我当时很为难,自己的性格是不到危机关头绝不麻烦他人,我翻看着电话簿,打给了腾。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这里,我记得陪同一起的还有学习委员鑫。腾帮我从宿舍拿来了必需品,还给我买了晚饭,事后我让他回去,他坚持要留下来过夜。宿舍里的人本来说太晚,要改天来看我,但最后还是礼节性地来了。吃了几粒止痛药,似乎有催眠的效果,很疲倦,于是睡下了。

第二天早晨腾给我买了早饭,接着他回学校洗漱一番换了件衣服又回来陪伴着我。大概中午的时候爸妈出现在了医院中,他们俩看到我的那一刹那都流下了泪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起我的身体便一直不好,到如今已经做过三次全身麻醉的手术,爸妈不知道在病床前陪伴了我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也是缘何我的每一个新年愿望都是自己和家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只要健康就好,其他的一切都没有这来得重要。也是因为我身体的缘故,爸妈对常在异地的我牵心挂肚,不放心我做任何别人看来正常不过可是在他们眼中充满冒险的事情。爸妈很感谢腾的陪伴,当然我也是。腾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几乎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临时病房大概住了一周的时间,期间认识了两个同样是患了气胸的少年,一位是农业大学葡萄酒专业大我一届的哥们,还有一个是外地刚刚高考完赶来北京治病的。同时临床的一对老夫妇丢失了几万块钱,我说过,临时病房很乱。

住院,手术,出院,这大概也只发生了一周的时间,或者更长。妈本来说要提前回到大连,但最后还是陪我出了医院。当我再一次走在学校里的时候,走在学校的主马路中央,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树的叶子异常茂盛,它们从两边长到中间,互相延伸到彼此的枝杈中,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天太阳很足,天空很蓝,但却丝毫不觉得炎热,那些叶子在阳光下反射着绿油油的光芒。学校里没有多少人,略显空旷与寂寞,回到宿舍,三两个人在里边,但我记不得是谁了。我收拾着行李,妈买了第二天的机票,当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西单大悦城逛了一番,那久违的轻松让我觉得无比幸福。

第二天下午我们回到宿舍取行李,三件,爸一件,妈一件,我刚刚做完手术,吃力地提着另一件,宿舍里的室友只是对我说了句再见,无动于衷。下楼之后爸很生气,我没有生气,倒是失望,从去医院的那天晚上便对他们失望起来。

为身体的缘故,假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休息,在家里百无聊赖。这也是大学期间我在家中度过的唯一一个暑假,假如我没有住院的话,本来我是报名参加建国60周年阅兵方阵的,现在更好了,清闲整个假期。

我的大学 Ⅰ


在我敲打起这些文字的时候,时间是2012年12月28日下午1点53分,对了,是美国东部时间。我坐在NYU(New York University, Manhattan, NY)的图书馆里,面对着一台操作不是很流利的iMac。如何不流利呢?我用了将近2分钟的时间才弄明白如何使用键盘快捷键来转换中英文输入法。平时使用图书馆电脑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仅仅因为熟悉,惰性使然,但我今天只是想写些字,在我的印象中,同样是一台英文操作系统的电脑,Mac OS要比Windows更容易找到中文输入法,而且iMac屏幕很大,分辨率不差,再加上按起来柔软舒适的键盘,(学校里PC机的键盘和平常家里使用的键盘差不多,黑色,按起来很硬。这两种键盘的感觉究竟是怎样的不同?我可以打个比方,PC机的键盘好像是钢琴键,需要稍微大一点的力气去按它,而iMac的键盘则更像是电子琴键,轻轻掠过便能够发出声响。)我最终还是如同前面所提到过的,坐在一台操作不是很流利的iMac前。图书馆里零星地坐着几个人,有人把转椅面向落地窗,注视着窗外的Washington Square Park,什么也不做;有人把外套的帽子扣在脑袋上,两只手揣在外套的兜里,低着头,我看不到他是在闭目小憩,还是在盯着桌子上凌乱的纸片,其他人则大多在敲打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边是一杯咖啡。说起咖啡,我刚刚在星巴克Redeemed a birthday reward,一杯免费咖啡,Barista还祝我生日快乐。哦,我好像忘记说了,今天是我的生日。

从2012年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写一篇名为「我的大学」的日志,而今天是2012年的倒数第四天,这篇日志仍然没有被实现,此时距离我大学毕业整整半年。(就在刚刚,我看到Numair从图书馆的窗前走过!他背着球拍,应该是去Coles打壁球。我已经整整一周没有见过他了。我在工作的时候永远都不能够专注起来,总是东张西望。)在这个寒假开始之前我便给它定下了计划,Reading,Writing,Studying,Working Out以及Watching Movies。到目前为止的一周来看实现的不尽如人意,Eating,Shopping,Sleeping以及Doing Nothing。好多人说我有自虐倾向,这点我丝毫不加以否认,比如在生日的时候去图书馆,即使不读书也要待在这里。但我还是决定不要浪费这宝贵的一天,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将「我的大学」完成,即使是开始着笔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实大学四年记忆的残存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我可以断言这篇日志的长度将会很短,我甚至不敢保证日志的后一部分会不会比前两段长。

此时此刻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大学应该从哪里写起,写些什么。残存的记忆只是些碎片,那我就把这些碎片给串连起来罢了。在牡丹园和父母分别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我在公交车上,他们在道边,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妈妈脸颊上的泪水,而我却没有觉得太过悲伤,只是对陌生世界的恐惧。每一次离别似乎都是这样,来美国之前的机场中,看着妈妈爸爸泛红的双眼,我仍旧没有哭泣的冲动。离别之后,他们的生活依旧,只是没有了我,他们要面对同样的房间,在同样的时间起床,乘坐同样的公交车去公司,做同样的事情⋯⋯而离别于我来说,意味着开启了新的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做着不同的事情。我几乎没有闲暇去感伤,去怀念,我的时间被体验、冒险和恐惧所占据。离别永远都是不公平的,一方的挂念总是多于另外一方,这和爱情一样。我在公交车上向他们招手,直到他们远去,我忘记自己当时是坐在车子里还是站着了,总之从那一刻起,我的大学开始了。

我觉得我需要简单描述一下我的七个室友,不论我对他们的感情如何,室友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顺便说一下,是的,我没写错,是七个室友。我现在的描述和当时见到他们的印象一定大相迳庭,但当时的印象已经无关紧要,而且通过第一印象与此时对他们的记忆相对比,我从此告诉自己,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第一印象都是Bullshit。

鑫是我们宿舍里年龄最大的,但是看起来却很年幼,可能是因为个子不高的缘故。他是广西人,但是家住广州,会说广西话和广东话。鑫喜欢玩游戏,从手机游戏到电脑游戏。记得刚上大学那会他使用的是诺基亚的一款高端智能手机,蓝色的,他不论走在哪里都在摆弄着那玩意儿,事实上他走路和外出的时间不多,大多时候都是待在宿舍里,或睡觉,或是玩游戏。但是鑫很聪明,尽管很少去上课,即使上课也都没有在听,但是期末的分数都不赖,让很多人艳羡不已。大二过后,鑫跟随学校的二加二项目去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现在依然在那里。关于这个项目我之后还会提到,它是我这大学四年当中的一件大事。

美是广东湛江人,性格比较开朗,个子也不高,但是篮球打得很好,凭借此技能吸引了很多女孩子,人需要有一技之长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我和美不算很熟,大家的生活轨迹相差太多,彼此相处都是客客气气。美时常带在周围学校的家乡旧友来我们这里打球,大家见面打声招呼,但是交流不多。大学第一年过后美申请转了专业,自此以后和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少了,尽管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磊是来自内蒙古的,人憨厚老实,但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融洽,性格没什么棱角,大家也都喜欢和他相处。磊和美在这大学四年中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有相同的业余爱好,打篮球。毕业之后,磊回到内蒙古工作了,这样的绝对和他的性格还是很相符的。

杰是河南人,性格比较粗线条,行为不定,丢三落四,很有Geek的味道。大一还没有电脑的时候他整天待在图书馆里看电脑报和电脑杂志,大二开始加入学校ACM队,自此踏上了IT民工这条不归路。我一直认为杰是一个很踏实的人,他能够专心面对着屏幕敲着代码待上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一切事情都是有所回报的,大四上半学期杰找到了腾讯的实习机会,毕业之后留在了那里,工资不菲,和女朋友住在一起,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杰极其崇拜美,崇拜他的性格,崇拜他的生活方式,崇拜他的一切,我曾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爱上了美。是的,你能够看得出来,美在我们宿舍里的威望很高,可谓一呼百应。

景来自浙江台州,大学毕业的暑假我们几个大学同学一同去了台州,住在景的家里,之前的游记有过介绍。景是我们宿舍里年龄最小的,个子也不高,看起来就跟一个大孩子一样,其实性格也和孩子一样,能够看得出来他在家中定是被众星捧月。景是一个满倔强的人,记得大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俩的相处时间还很多,经常为一些锁碎的问题争论不休,到了后来我觉得这样的争辩毫无意义,于是常常保留自己的观点。世界观不同的两个人是没有办法作亲密的朋友的,但是偶尔一起玩一玩未尝不可,自此我们一直保持者健康的玩友关系。

东是河北香河人,香河肉饼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东是一个刚刚相处起来觉得很好玩的人,但是熟络以后经常会被他的行为和问题搞到崩溃。他喜欢问显而易见的问题,他的性格有些偏执,不喜欢妥协。但尽管如此,东是我们宿舍里和我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我们还一起去了泰山和曲阜,天津也是在他的陪伴下一同前往。他其实向我倾诉过很多事情,一些事情只和我一个人说过,我以前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他经常在傻笑,但后来我渐渐明白原来他并不像表面看起来一样快乐,烦恼的事情也很多。并且在他童年和青少年期间,学校和家庭对他的性格塑造起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利是辽宁阜新人,个子很高,长得也很干净,初看起来给人很阳光的感觉,而且还是同省人,因此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便锁定了利作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朋友。起初我们的关系还很好,直到某一天夜晚他发来了两条我以为他发错人的短信,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内容是什么了,当晚我找到他和他聊到很晚。利认为我瞧不起他,但是我并没有,那晚他在我面前哭了很久,他谈起了复读的一年给他心理带来的阴影,以及小学某一次老师对他恶狠狠的批评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我们说了很多当晚,事后我们一起走回宿舍,我以为一切事情都已经解决,可那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他针对宿舍里不同人的事情让我知道远没有这么简单。大学前三年,利还只是早出晚归减少与我们的相处时间,但到了第四年,我们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他出现在宿舍中,毕业设计期间就连导员都找不到他在哪里,整个人好像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一般。除了惋惜我不知道自己对他还有着怎样的感情。

这便是我宿舍里的七个舍友,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都是那样独特,大学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除了父母以外的人一同生活四年如此之长的地方。

上文讲到和父母在牡丹园分别的时刻,在这里我想要补充一下,那天中午我们吃的是烤肉,而且在吃饭之余还买了一个网球拍。